close

  小米CEO雷軍說:「40歲後,我領悟到順勢而為。努力、勤奮是最基本的態度,要想大成的話,就像我之前講的颱風來了,一頭豬都可以飛。如果能保持豬一樣的態度,也能成功。」

  這個意思不是叫你裝豬、學豬一樣懶,而是說,即使你是頭豬,找對了趨勢,來到了風口,你也照樣能飛。反之,你如果逆勢而為,即使是龍也一樣會龍困淺灘,有志難伸。選股也是一樣。

認清這一點,在股市中散戶就是豬

  Ed Seykota認為:「基本面資訊一般來說並沒有用,...但是,如果你能比別人早一步知道某些基本面的變化,那又另當別論。

  有哪幾種情況你有可能比別人早一步知道基本面的變化?首先,如果你是大股東,你一定比任何人都早知道訂單、營收、合併、抽單...等等基本面的變化,但也許公司的最終命運連老闆也無法掌握,如果不幸的話,大老闆就賠上了自己的身家,不過也許聰明的老闆早就已經分散風險、多方投資或在情勢不妙前就先落跑了,到頭來只有那些深信集中投資的投資人會冒太大的風險。

  其次,如果你是基金經理人,你有整個公司的團隊在支援,你有各方面的產業研究員專門研究產業的前景,你可以登門入室的拜訪你想投資的公司,你的本事就是盡量挖掘經營者隱瞞的事實。

  再其次,你的人緣不錯,認識許多的基金經理人,可以得到許多最新的資訊;或是你是該產業的專業人員,你所懂得比法人還要深入。

  以上種種,都是握有「基本面」優勢的人,它們當然要好好的利用這項優勢來獲利,所以他們可以比你買得更低點,買得更大膽一點。然而,對於一般散戶而言,那些顯然不是他們的優勢。

靠遠見致勝?

  你也許會說:你說得對,我沒有內線,我也沒有能力拜訪公司挖掘情報。但我能夠思考,我有遠見。安德烈.科斯托蘭尼說道:「投機家是有遠見的戰略家,是三思而後行的證券交易人士,能準確的預測經濟、政治和社會的發展趨勢,並從中獲利。

  現在我們來看看偉大的投機家的下場。

  「...以往言論相當受大陸投資界重視的大師羅傑斯,因為在07年1月26日,上證指數在2800點時分析指出,A股已經出現泡沫,但事實上,在不到4個月內,上證卻突破了4千點。另外,去年7月這位大師表示,只有中國股市漲3倍時他才會賣,並且預言大陸股市將有80年的榮景;雖然之後大陸股市確實再漲了1千點,但隨後就出現跌跌不休的行情至今未變。」

  某財經報導2013/6/20報導:「“歐洲股神”安東尼·波頓如何折戟中國

  「....日前,安東尼·波頓宣布將辭去中國特殊情況基金經理。安東尼‧波頓管理的這一基金成立於2010年4月,截止到今年6月18日,該基金收益率為虧損14.42%。

  在管理中國特殊情況基金之前,安東尼·波頓管理過富達英國特殊情況基金,從1979年到2007年期間,年化收益率高達19.5%,其優異業績在英國乃至歐洲至今仍無人能及,被稱做“歐洲股神”。

  ....“錯誤不在我的交易策略,也不在於這個不成熟的市場,而是我把自己的策略放在了這個不成熟的市場。”安東尼·波頓在總結自己的投資遭遇時表述。」

  其實,波頓講錯了,豬到了風口也會飛,龍到了淺灘也被困,錯誤只有一個,就是他看錯市場了。2010-2013年如今看來最成功的市場是美國與日本,那些個市場他不選,偏偏選了一個表現最差的市場。大投機家的遠見好像有時也會失靈?

靠分析致勝?

  如果照前所述,那麼證券公司的分析師、基金經理人掌握有基本面的優勢,那麼他們是不是一定賺大錢?然而,那些也不一定能替他們賺錢。為什麼?兩個原因,一個是測不準原理,一個是見樹不見林。

測不準原理

  除非是經營階層,是根據最直接的訂單來作預測,其他的都只是隔皮搔癢,霧裡看花。

  墨基爾在「漫步華爾街」一書寫道:「...我們披上超然公正的學術外衣,寫信給在華爾街從事基本分析的十九家大公司。這十九家要求不具名的公司,包括某些大證券仲介、共同基金公司、投資顧問公司和從事信託業務的銀行,它們全是投資界裡赫赫有名的名字。

  我們寄出並收到這些公司的回函,分析它們過去對特定公司所作的一年及五年期的盈餘預測。接下來再把這些不同時間做的預測和實際情況比較,看看分析師的長短期預測是否準確。結果令人驚訝。

  老實說,證券分析師細心的預測(基於產業分析、工廠訪問等),並不比直接用過去趨勢插補法得到的預測好到哪裡;後者我們早已知道是無效的。甚至在和真實的盈餘成長率比較時,證券分析師的五年期預測竟不如幾種毫無技巧可言的模型。

 

  ...由於五年成長率預估不良,證券分析師往往坦承,五年實在太遙遠了,不容易準確預測。他們辯稱,雖然長期預測的確很重要,但他們的實力還足應該以未來一年的盈餘預測來評斷才對。

  結果他們一年期的預測比五年期還糟。

  聘請專業研究員、經理人透過產業研究、財報分析公司拜訪等等基本面研究的功夫,結果十九家知名的投資界公司所作的成長率預測,完全不可靠。

見樹不見林

  投資學者布林森(Brinson)、辛格(Singer)和畢包爾(Beebower)的一份著名研究報告顯示,資產配置對投資組合獲利率的影響程度高達九一.五% (亦即,你是否深入了解甚麼才是正確的產業與區域投資標的,並把資金投入正確的地方)。而選擇金融產品對獲利率的影響只有四.六%,介入市場的時機則只有一.七%,其他因素的影響力只剩下二.二%。

  選擇正確的市場與產業,比在該市場中選擇正確的投資標的更重要。

  沒有錯,你的分析絕對不可能超越分析師,你不可能比陸XX還了解台積電。但是「當你偏離大趨勢的影響因素時,你看到的是細節。例如你可能研究IBM,並嘗試決定該買還是賣,這需要較細部的分析,是從 「由上而下」(top-down)轉變為 「由下而上」(bottom-up)的方法。這時候你喪失了市場對大趨勢反應的相對優勢,你所依賴的是你的分析可以比別人高明。

  這麼做勝算不大。你真的認為能看出市場對IBM的估價出差錯嗎?我沒辦法。我只會從大趨勢觀點來交易股票,而這可能會使我建立以整體股價指數或類股指數為內容的部位。我認為想超越分析師的分析是不智之舉。我認識一些交易員會閱讀研究報告,花很多功夫鑽研這類大公司,但是我深信他們是在浪費時間。交易員的績效往往是由整體市場的波動或運氣所決定,而非對特定股票的精確分析。.....」(理查‧法瑞)

適合股市豬的投資方法—大趨勢選股法

  「趨勢可以提供投資人大好機會,藉押注在趨勢,你可以獲得多幾個百分比的機率讓你賺錢。

  大多數金融市場的這類機會往被發現後,很快就會消失。如果你發現有個地方可以買到便宜的蘋果,轉賣給當地水果店後可以賺錢,你會全部買下,直到一個也不剩。市場也有同樣的效應:利用會導致消失。

  不過,趨勢的韌性很強。因為它們只提供幾個百分點的優勢,所以不像便宜的蘋果那樣明顯和容易利用。

  雖然趨勢是眾所周知的事,我相信這個市場無效率將持續存在,甚至是最後消失的一個。趨勢受到背後龐大的力量保護,它們不是單純的訂價錯誤所造成,而是一些韌性十足的重大基本而因素,所以不容易消失。」(理查‧法瑞)

  以上就是說,投資大趨勢,你可以遲鈍到眾所週知以後才出手都不會太慢。這當然是最適合「股市豬」的投資方法了。

尋找「未來明星火箭股」

  箱型理論創始者Nicolas Darvas認為:

  「我終於了解到,股票的確擺脫不了獲利能力的影響。所以,我決定。儘管造成股票波動的原因也許非常多,但我只追尋其中一個:獲利能力正在改善或即將改善為了達到目的,我必須把我的技術面方法和基本面方法結合起來。我根據股票在市場上的技術面行為選股,但根據基本面考量,我只買技術面占優勢且獲利能力有改善的股票。就這樣,我發展出我的技術面一基本面並重理論。一直到今天,我都是使用這個方法。

 

  至於實務上的應用,我決定抱持一個「二十年」的觀點。這並不是說我要持有股票二十年,這是我最不想做的事。不過,我會尋找具有未來性、我預期它將推出革命性新產品,且公司盈餘將因此大幅改善的股票。

  於是,某些產業馬上就浮出檯面,像是電子、飛彈、火箭燃料。這些產業都是快速擴張的初生型產業,而且除非某些無法預見的事情發生,否則它們的擴張應該很快就會往市場上激起一些灑漪。根據我對股市歷史的研究,我知道華爾街決定「未來明星股」的原則從來都沒有改變過。在汽車出現之前的年代,聰明的操作者湧入鐵路業,因為他們知道鐵路將取代篷車和公共馬車。大約一個世代後,精明的投資人又從鐵路產業轉入汽車業。其前瞻性的擴張型企業如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等,在當時還是相對極小的企業。不過,它們代表未來。當時買進這些股票,並在它們的擴張期與之「生死與共」的人賺了很多錢。如今,這些股票都已成為基礎雄厚的大企業,不再適合「向前看」的投機者了。

  我推斷目前的情況也是一樣。根據「未來看好」的整體理論,未來肯定會有亮麗發展的股票,將表現得比其他股票更加優異。一檔能和火箭時代共存共榮的好股票有可能在二十年內增值二十倍。我知道,股票和女性的服裝一樣,存在流行與退流行的問題,而如果我要功成名就,一定得尋找時髦的股票。」

附錄:「常識投資法」/理察‧法瑞相關大趨勢投資法相關章節

尋找下一波的大趨勢

  「我在本章討論的概念與市場機會有關,這些機會出自市場會花很久的時間來順應經濟和社會的大趨勢改變。藉由找出和了解大趨勢的改變,我相信我們能挑戰世界的大市場而獲勝。大多數這類大改變難以量化,而且每個人都是當局者迷。

  詳細的分析沒有多大用處,因為真正重要的工作是記錄和思考廣泛的事件和它們的影響,而非咀嚼數字或深入枝微末節。

 

  我喜愛投資大趨勢,它極為有趣,因為牽涉與我們生活相關的基本面因素,而且這類研究不會過於繁瑣,也不牽涉令人厭煩的細節。我已討論過一些針對大趨勢投資的例子,如通貨膨脹大幅下降,科技業的崛起與殞落,和中國的興起。如果你下功夫了解這些事,就可以賺大錢。」(理查‧法瑞)

市場對結構性影響的反應遲緩

  「結構性的影響是深植於體系的因素,可以稱為「大趨勢」的基本面因素,它們對經濟產生緩慢持久的效應。印度和中國的廉價勞力供給,對西方經濟體產生緩慢且幾近隱約的衝擊。由於是結構性的影響,它不太可能一夕間消失,其效應甚至會持續數十年。

  由於結構性的影響如此獨特,其效應可能難以預測和衡量。它們和一般的經濟循環不一樣,經濟學家沒有足夠經驗來預測其效應,就像他們預測利率的上揚或下降。這是我相信大趨勢的影響經常被金融市場低估的原因。這類影響需要相當時間才能充分反應在市場價格上。如果我們能辨識它們和可能產生的衝擊,就能找到有利可圖的投資機會。」(理查‧法瑞)

雖然眾所周知 ,趨勢持續存在

  「趨勢可以提供投資人大好機會,藉押注在趨勢,你可以獲得多幾個百分比的機率讓你賺錢。

  大多數金融市場的這類機會往被發現後,很快就會消失。如果你發現有個地方可以買到便宜的蘋果,轉賣給當地水果店後可以賺錢,你會全部買下,直到一個也不剩。市場也有同樣的效應:利用會導致消失。

  不過,趨勢的韌性很強。因為它們只提供幾個百分點的優勢,所以不像便宜的蘋果那樣明顯和容易利用。

  雖然趨勢是眾所周知的事,我相信這個市場無效率將持續存在,甚至是最後消失的一個。趨勢受到背後龐大的力量保護,它們不是單純的訂價錯誤所造成,而是一些韌性十足的重大基本而因素,所以不容易消失。趨勢的成因如下:

1.市場以漸進方式吸收資訊

2.價格因為慣性和懷疑而慢慢改變

3.價格上漲吸引買家

4.經濟循環形成市場循環

  了解這些力量影響價格行為極其重要。如果能辨識和了解背後的原因,我們的觀察--例如價格呈現趨勢性的移動--才能產生更大的力量。」(理查‧法瑞)

趨勢代表資訊漸次散布

  「趨勢的第一個原因是,重大資訊的全面影響無法立即被所有市場吸收。

  你可能覺得很驚訝,市場完全吸收新資訊的速度竟如此緩慢。在我們的時代,不斷出爐的統計數字和宣布的消息,藉迅雷般的通訊快速傳播,製造出即時的反應。

  不過,市場立即的反應並非全貌,消息的影響性往往曖昧不清,可能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完全反應在價格上。

  經濟和社會的趨勢性發展,例如中國的穩定崛起,經常被市場低估,它們未獲得像每月報告般這麼密集的注意和報紙報導。所以即使中國對市場極其重要,它的影響性卻無法以一個統計數字來涵蓋,而市場參與者只能按各自的步調來做反應。

  這個策略的總結是:資訊和分析需要時間才能傳遍市場。反應的延遲就是價格趨勢的原因。」(理查‧法瑞)

價格反應因為慣性和懷疑而延遲

  「人的天性是堅持己見,即使出現了相反的明確證據。這種天性也展現在市場價格上。

  有時候當新資訊披露時,價格有充足的理由跟隨著大幅移動。如果價格末立即反應,其原因是有些人需要時間才相信。

  這導致價格朝正確趨勢移動的速度減緩,無法立即做出調整。1990年代初期,通貨膨脹和利率出現大幅下降的壓力,但是許多人心存懷疑,尤其是經歷過1980年代通膨高漲的人。

  我依稀記得,甚至連葛林斯班也經過一段時間才相信。他不是擔心1990年代中期金價上漲會帶來通貨膨脹嗎?現在他可能會自覺臉上無光,尤其是大家都把現在的低利率歸功給他。總之,公債殖利率緩緩下跌,形成了一個整體而言很好的趨勢。

 

  分析師與經濟學家的群體本能,協助維繫了這種慣性。除了極少數譁眾取寵的專家外,大部分預測者不喜歡以名聲為賭注進行「大預測」。信譽得來不易,毀於一旦卻不難。很少人有勇氣預測那斯達克指數在1999年會上漲近一倍,或隔年下跌近80%。因此,所有人都慢慢調整對基本面和價格的預測,而這種遲緩反應造就了趨勢。」(理查‧法瑞)

上漲中的價格會吸引買家

  「在經濟理論中,價格上漲會減緩需求,而價格下跌會刺激需求。以蘋果為例,如果蘋果價格上漲,大家自然會減少購買蘋果,改買別的水果。另一方面,如果蘋果價格下跌,大家會多買蘋果。

  不起眼的蘋果是很直截了當的資產,買來就是要食用,沒有人會預測它的未來。它的價格相當穩定,任何波動都很容易解釋。

  但在金融市場,情況就大不相同。價格上漲實際上可能吸引買家,而價格下跌則會吸引買家。

  在許多情況下,金融資產的購買者是著眼於未來的價格。和蘋果不同,這些資產沒有單純的原始價值,你不能吃你的股票憑證!購買金融資產是為了它能提供某種金融利得。一般而言,買家要有把握以後會有人願意以合理的價格,同他們購買這些資產。

  不過,投資人要對未來擁有信心是相當困難的事。市場充斥各種資訊,要從不同的事實和傳聞中找到一致的訊息是一大挑戰。也因為有這種困難,心理因素在市場中扮演重要角色。

  因為金融資產估價極為困難,我們很容易受到別人影響。看到價格上漲,我們非但不會因為較高價格而打消念頭,反而更受誘惑而買進。我們很自然有下列反應:

1.推斷和假設價格會漲得更高。

2.因為別人在買,所以是好交易。買家可能是「專家」。

3.因為別人買進而勇氣大增,因為你並不孤單。

4.局外人可能很驚訝地發現,金融並非完全是邏輯和數學!

  這類行為同時影響專家和新手。上漲的價格吸引更多人買進,而下跌的價格造就更多賣出,這是市場呈趨勢性移動的方式。」(理查‧法瑞)

經濟循環造就市場循環

  「經濟發展呈現循環性,通常不會隨機地升溫或冷卻。即使過去二十五年來呈現不錯的經濟擴張,還是有數個定義明確的小循環。

  大多數(如果不是全部的話)的市場價格主要受到經濟情勢的影響,因此價格也傾向於以循環的力式移動。即使是著眼於未來的長期市場,如長期利率、外匯和股價,都深受循環影響,都反應出循環模式。

 

  在完全效率市場,經濟循環可以完全預測,因為經濟一定會從衰退回升。然而,和其他大趨勢性的影響因素一樣,分析師也需要時間才會被說服。」(理查‧法瑞)

隨共識起舞很安全

  「有一次我和幾位銀行家坐在倫敦一家酒吧,有人問我對市場的看法,我說同意共識的觀點。我立即從其中一位銀行家的表情看出,他認為我太沒有判斷力,或者更糟。「共識經常是錯的!」他不以為然地說。

  我當然不同意。事實上,如果你想投入市場的大行情,在某個時候你需要共識站在你這邊。

  我不相信媒體上的專家能事先猜中市場價格。不過,這不表示他們不能反應基本面的廣泛共識。在持有一個部位一陣子後,你買進的理由可能已經眾所周知、顯而易見。事實上,你可以在買進的理由已經眾所周知時,才建立部位。這些基本面因素即使已被廣泛討論,獲得許多注意,仍然可以繼續推動價格。

  大趨勢通常涉及很長的時期,而推動它們的基本面因素早已被大家熟知,變得顯而易見。

  日本股市的下跌是個好例子。1990年初,日經指數接近40,000點,到2003年跌到7,500點,然後反彈到約11,000點(譯註:迄2006年7月,日經指數漲到約15,000點)。令人驚異的是,大多數推動日股下跌的因素在市場下跌之初已廣為人知,尤其是銀行業疲弱和經濟成長不振。這些基本面因素長久以來就是共識。

  另一個例子是油價。我先前討論過油價,在我寫作本書時,油價已創下每桶50美元的新高峰,推動它不斷上漲的原因幾個月以來都沒改變,包括中束緊張情勢、奈及利亞的動盪不安,和中國與亞洲其他國家的需求穩定增加。這些因素了無新意,人盡皆知(譯註:迄2006年6月,紐約期貨油價每桶約70美元)。

  當這類市場出現這類大行情時,會吸引很多的注意。媒體報導和分析會愈來愈多。如果你有一個表現不錯的部位,這些注意會讓你緊張,你可能忍不住想,所有消息已經反應在價格上了。別擔心,與共識起舞很安全,而且在大行情中唯有如此才是上策。」(理查‧法瑞)

結合基本分析與價格行為

  「我見過許多人有好點子,卻因為執行不良而造成虧損。他們有些壞習慣,例如在下跌的市場買進,或太早結清賺錢部位。和許多事情一樣,『時機就是一切』。最令人挫折的是看對市場,到頭來卻賠錢。」(理查‧法瑞)

  所以你必須結合技術性的操作,在適當的時機出手,規劃加減碼的策略,同時作好你的風險管理。

 

以下節錄自「Money錢2021.09」

400萬滾出4千萬

…(略)

總論篇

股市達人罕見公開打敗大盤的波段投資心法

撰文:龔招建

  以持有時間的長短來區分,投資股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3種:短線當沖、波段投資、買進長抱,其中,短線當沖、買進長抱分別是兩個極端,波段投資則是介於其中,是許多投資贏家採用的主要方法。

  所謂當沖是指,在同一天買進和賣出股票,但對大部分投資人來說,當沖賺價差的難度其實很高,因為多頭趨勢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成形,而單日股價走勢經常是隨機的。以台股為例,自從開放現股當沖以來,當沖交易比例大增,但能藉此穩定賺錢的人卻是少之又少,近期甚至有大量投資人操作航運股當沖失利而違約交割。

波段投資是中庸之道績效優於當沖或長抱

  本土券商研究員、私募基金經理人出乡的張捷,長期深產業趨勢,對於拜訪公司、追蹤個股營運基本面,外號叫「產業隊長」,常開課傳授最新產業趨勢及個股分析,不到40歲就靠著波段投資累積超過5千萬元資產,達到財務自由,他常告訴來上課的學員:「買對(個股),押大(部位),長抱!」

  張捷口中的「長抱」,指的是波段投資,個股買進後平均持有時間約3個月,講「長抱」的用意是提醒學員不要做太短,因為當沖的短線交易成本(手續費、證交稅)太高,短線的買賣點也會因誤判而無法精準掌握,賣掉後可能又被迫追高買回來,把自己搞得緊張兮兮,甚至嚴重影響心情,得不償失。

  產業趨勢一旦成形,可能持續1、2年,甚至更久,但該產業成長股的股價通常會提前反映,而且漲勢通常會集中在幾個波段,張捷因此認為,投資人若能領先掌握產業及相關個股的成長動能,在相對低檔進場做波段投資,會比買進個股長抱1年以上更有效率。

  …(略)

買績優股長抱風險難預料不如順著漲跌循環做波段

…(略)

  張捷是深耕產業的專業投資人,經常能夠抓住市場每個階段的多頭主流,且有許多個股的波段投資報酬率超過5成,甚至達到1倍以上,例如上半年的貨櫃航運股、鋼鐵股。

  另一方面,陳詩慧雖是業餘素人,但她肯下功夫深入研究,從總體經濟、國際股市、聯準會貨幣政策、市場情緒等各個層面去判斷是否適合進場,而且只買自己熟悉、認同的公司,不斷地練習精進,投資成果未必輸給專業投資人。

  至於這兩位投資達人如何以波段投資創造優異的投資報酬率,以下將分別以專篇深入介紹,讀者若能好好吸收,對於提升個人的投資績效一定有幫助。

選對產業再挑股產業隊長用6招大賺波段行情

撰文:龔招建 攝影:張家禎

股神巴菲特說:「在錯誤的道路上,奔跑也沒有用。」想選對股票賺波段飆漲行情,一開始就要找對趨勢向上成長的產業!

  張捷曾任券商研究員及私募基金經理人,目前是專業投資人,在台股有20多年的實戰經驗,累計實地走訪了上千家上市櫃公司,持續建立及更新優質個股資料庫,擅長以法人眼光挖掘主流產業趨勢好股,外號是「產業隊長」,這些年透過波段投資台股賺價差,不到40歲就累積超過5千萬元資產,達到財務自由。

  他以多年實戰經驗指出,買進股票波段投資有一個重要的前提,就是掌握產業及個股的基本面、營收獲利,最好是找出體質良好、月營收及獲利會連續成長的好公司,例如最近接獲大訂單、新產品開始出貨、產品報價調漲、產品組合改善或規格升級帶動毛利上升等,「由於股價通常會領先反映,如果投資人能夠從業的源頭提前掌握這些訊息,成為贏家的機率就會大幅提升。」

  張捷在成功大學3年級時參加校內證券研究社,開始接觸投資,歷經大賺2百萬元又倒賠的慘痛經驗,但他並沒有因此一蹶不振。為打好股票投資的基礎,他在大學畢業後當兵時考取了7張國內金融證照,之後念企管研究所(MBA),畢業後到遠東集團旗下亞東證券投顧擔任研究員,主要工作就是拜訪上市櫃公司、寫研究報告,因而磨出紮實的產業底子。

從對的產業趨勢挑選好股 以技術、籌碼決定買點

  「13年前我開始在券商擔任研究員,後來升任研究部電子組組長、基金經理人,不斷拜訪公司、參加法說會、寫研究報告,閱讀相關參考資料及報告,累積了大量資料,都存放在個人電腦裡,每個產業都有一個專屬資料夾。」張捷表示,若要把這些資料全部列印出來,每個資料夾要消耗上千張A4紙,一般人大概沒什麼耐心把它看完,但這正是他挖掘產業飆股的寶庫。

  從研究員到基金經理人的歷練,讓張捷很早就建立一套有系統的選股流程,首先是由上而下(opdown)節選出趨勢向上、市場及研究機構預期未來成長動能較強的產業,再從中選出競爭力較強、成長動能較高的個股(botomup),或是受惠中美貿易戰轉單等特殊題材股。

  近幾年台股行情熱絡,5G、AI、電動車等科技股當道,半導體類股受惠大,也是市場主流,張捷就成功抓住多檔半導體股的大行情,例如聯電(2303)、光罩(2338)、立積(4968)、穩懋(3105)、群聯(8299)、旺宏(2337)、神盾(6462)、世芯(3661)等,平均持有約3個月,波段投資獲利通常有3~5成,也有超過1倍的。

  今(2021)年第2季航運股、鋼鐵股飆漲,張捷也成功抓住大波段行情。他從產業供需角度出發,觀察兩個重大事件:長榮(2603)一艘超級貨櫃輪3月在埃及蘇伊士運河擱淺6天,造成嚴重塞港,使得貨櫃運力大减、運價上揚,長榮、陽明(2609)受惠大;4月中國鋼鐵重,鎮唐山宣布減產,有利台灣鋼價上揚及外銷成長,中鋼(2002)等鋼鐵股受惠。

 

  「針對一檔個股,我習慣將可投入的資金分為3批:只要評估股價離目標價(預估年度EPS乘上市場給予的本益比)還有可能上漲30%,就投入第1批資金,然後觀察技術面,等股價開始發動再加碼。」張捷表示,若看到有長紅K棒突破原本的整理平台,或者股價上漲到突破前波高點,就代表市場上有其他資金開始進駐,這時候就會加碼第2、第3批資金。

買股票前做最好的準備同時也做好最壞的打算

  張捷強調,成長就是王道,股價創新高就是主流;趨勢對的時候,只會買貴,不會買錯。「當然,這也不表示買進的每一檔股票,百分百都能在買進之後快速上漲,也有些表現可能不如預期。因此,一定要做好資產配置,以及做好停損的準備。」

  所謂資產配置,指的是不能將個人所有資金都投入股市,只能用閒置資金,也不能單押一檔個股,必須適度分散,例如3~5檔。至於停損,一般來說有兩種方式,其一是設定個人能承受的最大虧損金額,當虧損達到這個金額就賣出持股,其二是虧損達到某個百分比(依個人承受度調整,如10%)就停損。

  張捷表示,他個人最常使用的停損標準是「整體投資帳戶出現10%損」。

  「如果整戶出現10%虧損,千萬記得停下來檢視有哪些部分出問題,思考一下產業與個股基本面、題材、籌碼、線型,看到底有哪些環節出現疏漏;千萬要尊重市場,賠錢一定有理由,例如可能是追高、錯估基本面,或是市場不認同。」

  此外,張捷也會參考技術面,在股價跌破關鍵支撐點時(之後通常會迎來一波下跌),思考是否要停損。這些關鍵支撐點包括:跌破整理平台(代表股價整理時間會拉長,也可能是新一波跌勢的開始)、跌破前波低點(代表多頭趨勢可能改變)、跌破季線(代表個股的生命線)。

當前景氣可能已接近高峰檢視手中持股汰弱留強

  「只要季線一跌破,我通常先砍(股票)再說,寧可賣錯,不要留錯!」張捷強調,投資股票小虧就停損出場,隨時有機會換股翻本,若是賣錯了,可以再買回來,但如果是虧損慘重,要翻本就很困難,千萬要避免。「投資人常以持有成本、盈虧做為股票買賣決策的依據,該賣的時候捨不得賣,甚至還加碼攤平,這是很糟糕的危險行為!」

  台股大盤近期相繼跌破月線、季線,許多原先強勢大漲的個股也紛紛從高檔重挫,張捷在第一時間就提醒學員要降低持股,留得青山在,不怕沒柴燒,「包括美國、中國近期的總經數據都有些不如預期,美中需求同步放緩,外銷為主的上市櫃公司營運成長也或多或少會放緩,當前景氣可能已接近高峰,投資人務必檢視手中持股,汰弱留強!」

…(略)

張捷抓飆股6大招

(1)留意重量級企業CEO與大老闆的看法與動作

  包括台積電(2330)、鴻海(2317)、蘋果、微軟輝達·特斯拉等重量級企業領袖,他們站在制高點上,對於產業景氣,產品創新的看法,以及對未來的投資布局,跟產業發展趨勢息息相關。例如,當年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曾指出,「台積電成長動能來自高速運算、物聯網、車用電子」,這一番談話讓張捷在研究過程中發掘到高速訊號傳輸介面廠譜瑞-KY(4966)、AI概念股創意(3443)等股,波段漲幅都超過1倍。

(2)從人性及日常生活找產業飆股

  就像知名基金經理人彼得林區(PeterLynch)所說,從觀察人們日常生活消費行為,可以找到許多飆股,例如人們愛美瘦身:運動健身、保健、貪生怕死,可以帶動許多商機。

(3)多看專業報紙掌握資訊

  張捷每天上午6點起床後,會閱讀工商時報,經濟日報及電子時報,從中了解產業及公司最新動能,國內外產業政策,例如節能減碳、電動車等重大政策措施帶來的商機。

(4)觀察終端品牌導入的新產品

  強勢品牌新產品的導入與應用,常決定新技術的大量應用,很可能引領新的產業趨勢,並給相關代工廠帶來新商機。例如,當年iPhone導入雙鏡頭、3D人臉辨識,帶動大立光(3008)股價從2,500元一度觀上6,000元。

(5)多閱讀產業研究分析報告

  從產業專家的研究數據,加上邏輯推演,確認趨勢成長力道。

(6)留意類股價量齊揚及漲勢擴散

  某些具有指標性的個股(例如拿到最大訂單、掌握關鍵技術的龍頭股)股價率先發動,接著帶動整個族群及相關供應鏈大漲。以2018年4月政府推動離岸風力發電標案為例,當時整個族群都大漲,股價已經告訴你,趨勢已成形。

張捷小檔案

出生:1981年

現職:專業投資人

學歷:台南師範大學MBA-成大地球科學系

經歷:國內證券投顧研究員及基金經理人、私募基金經理人

心法:抓對產業趨勢、挑出好公司,利用技術與籌碼面輔助確認買賣點

FB粉絲頁:我是產業隊長張捷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htm0606 的頭像
    htm0606

    奇正2

    htm06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