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ags: - ex/我的投資哲學
我們最習慣的操盤方法就是:大量突破買進。但也許大家都耳熟能詳之後,就變成主力對付散戶的利器了。所以,我們經常就是被巴巴巴,買股票變成被巴遊戲。也許這突破買進法已經不再適用了。
近日操作實例
最近有幾檔追高被巴實例,一開始都是覺得基本面OK,技術面OK,大盤止跌,那就大膽追高吧!然後呢?
[0136_20221204_啟碁]–選股時觀點
[0135_PBR_6285_2]
[0138_20221205_系微]]–選股時觀點
[0137_PBR_6231]
[0139_PBR_奇鋐]
這也是近日被宰股。技術面(創2年新高、大量突破、DMI大波起漲)、基本面(連8季每季YOY獲利成長>25%)、籌碼面(外資大買)各方面完美無缺,照樣「追高必巴」。
也許你會說,大盤不好,非高之過。然則,若買低,第一、賠得也少,離停損點近,也許3%~5%擬就出場,不必等到10%,第二、買得低也許能熬過震盪,停損反變成大賺,差很大。畢竟,即使你有無上神功,能夠停損再上抓到破底翻,但如果是數度破底,武功再高也是沒用。故曰:一低遮百醜。
追高必巴示意圖
如下圖3552同致,你被巴了兩次換來一次成功。6166凌華被巴了兩次,不曉得後來有沒有成功。
[0128_PBR_同致]
[0129_PBR_凌華]
突破點你經常會錯失
贊格大師說(如附錄):「突破是最好的進場點,當然也是賺取更多利潤的機會。不過,如果我錯失了突破點,那也就別無選擇,必須等待價格拉回時再進場。」
下圖顯示的是:除非你已經在追蹤這檔股票,否則當日突破點你不可能抓得到。而即使你已經在追蹤這檔股票,除非你設定「到價買單」否則你也不可能及時掌握到突破點,可能一個閃神,股價已經衝高到風險太大的價位,甚至漲停板你已經買不到。而「到價買單」有太多陷阱,如成交量不夠卻已買進、盤中當沖假突破等等,還有一個是「資金部位」問題,比如你設定十個「到價買單」但其實你只買得起三檔,結果大盤大漲十檔全部到價買進,這時你該怎麼辦?撞牆。因此,我認為「買在突破點」其實是不可能的任務。
[0048_2436]
台股突破買進易於失敗
不知為何,在台股我使用突破買進法,我的命運就是:被巴被巴還是被巴。也許台灣是淺碟市場,主力容易作價,股價波動較大。我不知原因,但我查覺到有此現象。
一般所稱的樞紐點突破買進法,大概就是剛剛突破型態壓力點如箱頂,但問題是,根據實戰經驗,這種突破通常都帶大量漲停,不會有那剛剛好突破的點讓你買,你必須奮勇追高才有可能買到。這種方法有四大缺點:
(1)買不到:漲停鎖死你應該經常碰見吧!
(2)買太高:你如果以收盤價買進,可能已經遠離突破點很遠,停損的代價太大。
(3)假突破:你如果以到價買單與突破點買進,可能收盤又跌回去了。這在當沖盛行的市場特別容易碰到。
(4)勝率不會比較高。
以下舉一些例子。
追高買進失敗範例
當然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,但也有很多失敗的例子,其比率大概是成功4失敗6。觀察這些失敗的範例,你就會對追高買進的風險多一點認識。
[0049~0065]
使用系統化測試箱形突破買進法
如果只是看範例,那要舉一些反面大賺的例子也是信手可得。所以,「見證」永遠無法說明甚麼事,只有科學化的系統測試,才能一究其真相。
我使用以下法則測試「箱型突破追高系統」,期間為近十二年(2008~2020)。可看出即使是使用期望值也是很差的績效,而事實上,散戶不能使用期望值系統,因為你必須每一筆都作到,參見【高勝率vs期望值】,勝率對散戶來講比較重要,但它只有41%的勝率。
買進
5 (IN_DAYS)日內出現收盤價高於廂頂 * 1.0(BUY_MIN),但小於廂頂 * 1.06 (BUY_MAX),且成交量大於5日均量 3 倍(VA5_MULT)的大量時以收盤價買進,但如果已跌破初始停損點(如下)則放棄不再買進。【大量突破箱頂】
加減碼:無
賣出
1. 初始停損點:收盤價跌破廂頂 * 0.96(FIRSTSTOP_CRI)。
2. 期間最小跌幅: 5 日(期限HOLDDAYS_CRI)內若獲利未達 14 %(最小獲利MIN_PROFIT)則強迫出場。
3. 浮動停利點:若獲利超過 14% (CHG_CRI),改用收盤價跌破 ma5(STOP_MA)* 0.96 (FILT_MA)出場(不上移)。
4. 如大盤出現明顯回檔現象,應立刻出場。
績效
拉回買進的優點
1. 同一段漲勢拉回買進的成本較低,能夠將報酬極大化。
2. 拉回買進與支撐位置(停損點)比較接近,有比較高的期望值(風險報酬比較高)。
3. 當盤勢處在混沌不明盤整階段,拉回買進能夠避免追高殺低的風險。
以上參考【e 式低買高賣的交易模式:拉回買進才能將獲利極大化!】
拉回買進法八大要點
(1)非用於左側(空頭),必須用於右側(多頭)。
(2)股票處於第二階段,特別在早期或中期。參考(【超級績效_股價四階段】)
(3)不是在下跌時買,而是在重新上升時買,此稱Pullback Recovery。
(4)拉回走勢屬於自然調整,拉回期越短越好,拉回量縮最佳。
(5)利用趨勢線或其他明顯支撐,可用4小時/2小時線圖幫手。(參考【支撐與壓力】)
(6)最好見到小型整固,股價有一段穩定時期。
(7)以前低點下方作為止損。
(8)止損幅度能在8~10%以內,風險越少越好。
以上參考【 https://youtu.be/1_QYg9V5xqc 】略做修改。
結論:
大量突破買進現在已經變成一個充滿風險與陷阱的方法,經過電腦回溯測試十二年的資料,證明即使你費盡力氣每一筆都買得到(其中還有很多漲停板你根本買不到的情形),最多也就是勝率介於40%~50%之間,而期望值趨近於零。
所以,儘管大師們還是堅持突破買進的方法,但我實在是被巴怕了,況且,進場點又不是只有大量突破。
大量突破之外可以使用的進場點:
(1)杯狀完成作弊型態(cup completion cheat)或3-C型態(超級績效)
(2)帶柄杯狀排列 + VCP(歐尼爾)
(3)W底 + VCP
(4)強勁攻勢(power play),也稱為高聳旗形(high tight flag) + VCP
附錄
「超級績效3—動能大師圓桌論壇」觀點
問4-8:針對動能股,你們偏好在拉回整理時買進,或突破時買進?
米奈爾維尼:我的大部分拉回交易都在突破尚未發生而價格還處在底部時進場。有時候,我在股價拉回前一個突破水準時買進,更少數時候,我會在價格突破後拉回移動平均線,比如五O天平均線的時候再買進;不過,我總是希望自己在這些拉回階段之前都早已持有部位。
只要是低風險的交易架構,我就會買進;無論是突破或拉回交易,有效就好。我試圖找出所處市場循環階段中技術層面的「主旋律」,然後在這個主旋律之內操作市場潛力。關鍵在於為每一筆交易做出優質決策。無論是拉回或突破,你都不應該承擔太大的風險。
瑞安:這完全取決於你所在的市場狀態。如果市場處於震盪階段,突破傾向於失敗,幅度也有限。在那樣的情況下,我會在拉回時買進。在強勁的上升趨勢裡,突破傾向於直接發動漲勢,一去不回頭,如果等待價格拉回,你可能就錯失了良機。
贊格:突破是最好的進場點,當然也是賺取更多利潤的機會。不過,如果我錯失了突破點,那也就別無選擇,必須等待價格拉回時再進場。這就是一O天移動平均線派上用場的時候;或者,你也可以利用較短的時間框架,如五分鐘或三十分鐘走勢圖交易。
里奇二世:我偏好突破交易,因為最理想的突破鮮少會拉回,所以我寧願多付一些,搶在突破時買進。這並不表示我不會在拉回時交易,但只有在股票成功突破之後以相當規律的方式拉回,我才會買進,而那樣的拉回通常在突破之後數天至數個星期內發生。